|
|||
![]() |
|||
9月14日,由我院创面修复团队、温医大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肤生工程专家共计,携带医疗物资启程赴万里之外的中非共和国,开展为期两周的“创面修复中非行”公益活动。 此次专家组远赴万里,一是对前期帮扶工作进行验收,并在前期帮扶的基础上,帮助当地成立创面修复专科;二是当地考验查证调研,探索援外医疗新方向。专家组还邀请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肤生工程专家协同开展医药转化协同、医疗慈善公益等活动。 9月20日,中非共和国总理府组织见面会,专家组一行受邀参会,并获高度称赞。9月21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连线万公里外的温医大肤生工程中非行医疗队,勉励专家组结合中非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创伤创面病人多、缺医少药、技术人员缺乏的真实的情况,推进医教研转化与公益慈善一体化全方面援助,把肤生工程的大爱传播到非洲。 专家组抵达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转运时,医疗队此行携带的24个行李箱,足足装了两辆皮卡车。这些行李箱中, 医疗设备、医学用品、维修器械等占了三分之二,因为航空对携带行李重量有管控,为了多带些援非的医疗物资,每名队员都将个人物品压缩到可以维持日常生活的最低水平。出发前,领队暨玲多次在专家组微信群里发出建议,提醒队员少带私人用品,尽量给医疗器械腾出位置。 香港国际机场安检处一名工作人员边检查行李边发出感叹。暨玲说,这些设备通过空运需要10万元,太贵了;海运则要3~6个月,太慢了。直接带过去,能更快地让班吉友谊医院用上这些设备,辛苦点麻烦一些也值得。 近一年来,安比尔的左小腿多处创面反复溃烂。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只能靠每周换药治疗,治标不治本,痛苦不堪,也失去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生活难以为继。 专家组接诊后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为其量身制定了诊疗方案:因班吉友谊医院没有氧气麻醉机无法工作,为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并降低费用,他们为患者实施超声介导下高选择性区域神经阻滞麻醉,这种局部麻醉技术见效快、对设备依赖少,并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又结合当地经常停电且电压不稳,精密设备易损坏的真实的情况,采用国内定制的脚踏式吸引器实施间歇式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在新鲜创面上使用了 这三项在中非医疗史上都是第一次。”班吉友谊医院院长肯特·让·克里索斯托姆说,“这台耗时1个多小时的手术,不仅为患者抚平了创伤,同时也让班吉友谊医院受益匪浅。” ,2021年9月与中非共和国班吉友谊医院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三年来向班吉友谊医院分批次捐赠防疫物资、医疗设施,培训中非方10位进修人员,项目组还完成了非洲适宜技术文字和视频教材、临床诊疗SOP共计6册,并建成远程会诊平台,根据中非方需要开展远程会诊等。在此技术上,班吉友谊医院创面修复专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自2023年底已经独立开展创面感染控制与修复工作。在温州援非医疗队出发前,肤生工程发起人、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曾叮嘱医疗队,“援外医疗是响应国家号召的行动,履行国家使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肤生工程‘一带一路’中非行做出特色,‘医教研’联动推进‘造血式’援助,真正惠及当地百姓。” 班吉友谊医院的创面修复团队今年1至5月已独立开展大清创手术55例,治疗烧伤患者37人 ,医疗服务能力极大的提升,死亡率明显降低了,这在以前不可想象,是医院历史上的突破。 的设备维修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医学工程部工程师秦龙江也是专家组成员之一,他说,“去年中非共和国派人来我们医院,学习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器械维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次我专门给他们带去2套医疗设施维修工具,继续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 医疗队开展手术时,经常能看到班吉友谊医院麻醉师若艾利在一旁观摩,“我曾到中国在温医大附一院学习半年,那边技术和设备都很先进,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就在自己的国家观摩学习,看着这些专家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手术,更是收获满满!这些手术做得太漂亮了,很谢谢中国老师传经送宝!” “不仅治病救人,还捐赠医疗设施、传授先进的技术,温医大专家组生动践行了‘中非卫生健康伙伴行动’。” |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